扰民与隐患并存了20余年的站塘“马路劳务市场”今迎来改变。与其一墙之隔的安徽建筑农民工创业孵化园“张开怀抱”,邀请务工与招工人员在“新家”找工作与招工。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1/3的务工人员走进园区,昔日常被投诉的马路劳务市场管理难题迎来破解之道。
熟悉的人都知道,临泉东路与站塘路交口附近自发形成了一个马路劳务市场。据统计,该市场存在已有20余年。凌晨3点到7点,这里好不“热闹”,最多时聚集了1万余名务工人员。道路被用工车辆霸占,垃圾纸屑随地扔,周边居民投诉味道大。他们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的同时,也慢慢变成了影响城市形象的管理难题。
近年来,瑶海区政府一直急民之所急,主动去啃“硬骨头”。2018年12月,经安徽省住建厅批复,瑶海区建设了安徽省首家建筑农民工创业孵化园,这也成了破解马路劳务市场这一难题的有力抓手。
今年1月,在瑶海区政府的支持下,瑶海区国资公司和安徽同济建设集团共同投资成立安徽旭东一家信息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园区建设运营单位。公司自成立以来,围绕园区功能开展了“就业帮扶”、“技能培训”、“创业孵化”、“平台建设”等服务。从年后3月1日起,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园区一直限流对外开放。
5月25日上午11时许,记者走进该孵化园,园区入口工作人员正在做信息采集工作。改扩建公厕,设置多个信息发布屏,实名制门禁通道、26路监控摄像机,无线网络覆盖,在原来的合肥市东升小学基础上孵化园迎来改造升级。
“我们目前已经采集到1500多名务工人员、近200辆车的信息。”孵化园运营部负责人王健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目前马路劳务市场上每日“报到”的人预计3000多人,每天约千人在这里完成求职与招工。疫情期间,园区除线下提供就业帮扶,还利用“互联网+智慧劳务”技术,依托园区自主研发的“汇成工匠”用工APP,为建筑工人和劳务企业架起线上桥梁,足不出户实现网络“云招聘”。
杨师傅是园区开放以来,第一位领取车辆园区通行证的驾驶员。他主要负责载人去工地上班,在站塘劳务市场工作8年。“比以前条件好多了,还能免费吃稀饭、喝水、如厕。”杨师傅说。
如何让其他务工人员都走进园区,为全国都存在的“马路劳务市场”提供解决的范本?记者从瑶海区获悉,接下来将通过引导与整治相结合,逐步规范,将孵化园打造成面向全省的建筑劳务用工市场和家门口的创业“孵化基地”。
查看更多论坛热点
- 31936人关注 @合肥人 全城招募【社区达人】!只要你在第一现场,第一时间发布线索,可领百元话费
- 49609人关注 五一去哪儿?绿地太平湖一日游免费报名,湖畔星空深氧音乐节喊你来耍!
- 34503人关注 【小孟跑社区第3期】井岗镇金色池塘小区杨絮泛滥,砍or不砍谁说了算?
- 20993人关注 【小孟跑社区第2期】合肥一小区内为何惊现大型烂尾楼?业主路过都怕怕…
- 35927人关注 #小孟跑社区#有问题找小孟!想找到 “小孟”,戳这里~
- 66181人关注 合肥大小事、新鲜事全在这 万家社区《小孟跑社区》栏目上线啦
- 59907人关注 包河区格林丽景路面停车位占用公共区域还收费
- 71838人关注 合肥一旅行社“出国旅游”报名费分文不退,谁敢出国?
查看更多 网友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