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像:合肥老人卖房收养流浪狗(27张)
魏敏身边的这些狗,却被她视为亲人,称为“乖宝宝”。从2000年开始,这位年过6旬的老人便开始收养流浪狗,至今数量累计达300多条。为了保护这些无家可归的小生命,魏敏甚至卖掉了自己居住的家,为狗狗们搭建起了另一个温暖的家。陈登余 摄影报道
万像:合肥老人卖房收养流浪狗(27张)
魏敏身边的这些狗,却被她视为亲人,称为“乖宝宝”。从2000年开始,这位年过6旬的老人便开始收养流浪狗,至今数量累计达300多条。为了保护这些无家可归的小生命,魏敏甚至卖掉了自己居住的家,为狗狗们搭建起了另一个温暖的家。陈登余 摄影报道
《万像》:蜗居合肥百年老宅(21张)
拱辰街,合肥北门最古老的街道之一,但已难见历史的痕迹,唯有的一处清代建筑,也已经残败不堪。保存最为完整的,大概就是这一处青砖残门,似乎也将消失在市井之中。这是一座淹没在民宅中的古木建筑,据说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现在成为很多人的临时居住地。
万像:一个兔唇弃儿的十一岁(23张)
十一年前寒冷的一天,一名还在襁褓中的婴儿被抛弃街头,一名18岁的花季少女张世琴将其收养做弟弟,取名叫张世豫。如今,这名孩子在合肥念4年级了,每天上学放学似乎跟一般孩子没有什么差别,但在他背后却隐藏着两个人的身世之谜,特别的出身让他过着不太一样的生活。
万像:图话2014高考的24个瞬间(24张)
2014年6月7日至8日,一年一度的高考战役再次打响。据统计,今年全国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39万人,较2013年增加27万人,增幅3%,安徽参考人数达51万。高考,确实是一场“万人大战”,每一名苦读的考生都希望能在这次公平较量考生理想学府。
《万像》:小儿麻痹症乡村老师(26张)
兰声锋今年29岁,现在是肥东县古城镇范店乡大陆小学(原范店小学)的一名代课老师。1985年,兰声锋在肥东县出生,后被诊断出患有小儿麻痹症,左手左腿活动不便。身体残疾的兰声锋后来考入合肥师范学院。大学毕业后,他来到这所农村小学执教。这一干便是4年。
《万像》栏目第19期:买妻之痛(29张)
2014年5月4日,合肥巢湖市苏湾镇东黄行政村的赵先生的向记者打来求助电话,称几天前花了10万元为儿子买了一名媳妇,却在结婚第二天失踪。报案后发现女孩竟是骗子。赵先生希望借助媒体追回部分钱财,同时希望能将此事曝光,引起社会关注,避免更多家庭遭遇欺骗。
合肥多条河流漂浮垃圾污染堪忧(24张)
4月22日是第45个世界地球日,联合国将今年活动的主题定为“绿色城市”。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每年都在这一天举办活动,倡导人们保护人类自然生态空间。近日,记者走访了合肥南淝河、十五里河等河流,发现有些河段水质情况依然令人堪忧。陈登余 摄
侏儒叔叔携侄子扮姑娘街头卖唱(27张)
盲人叫杨永,今年31岁,侏儒老人叫管如得,几年60岁,二人是叔侄关系,来自阜阳市颍上县黄坝乡大集村。5年前,叔侄二人在村里人的撮合下成为“搭档”,从此开始沦落街头以卖唱为生。(陈登余 摄/文)
探访合肥特殊儿童的成长世界(21张)
聋哑、自闭症、盲眼……安徽省有十几万特殊儿童,特教学校65所,2万多名三类残疾儿童在校生,其中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有4800人。而合肥则有6所特教学校,合肥特殊教育中心则是其中一所。该校于1953年建校至今培养了一批批身残志坚的有为青年。(陈登余 摄)
合肥的草根“活雷锋”(14张)
在合肥,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也不断涌现,截至到2013年1月份出炉的“中国好人榜”,合肥的“中国好人”总人数已经达到79人,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列第一。在这些好人中,多数来自平凡的岗位,却用实际行动抒写不平凡的人生,他们是我们身边的草根“活雷锋”。
安徽社会儿童福利院的弃婴(16张)
安徽阜阳颍上县社会儿童福利院,曾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民间孤儿院,后来被改造成为一家完善的社会福利院。自1994年起至今,孤儿院共收养500多名孤残儿童。住这里的孩子大部分患有先天性疾病,有的将永远沉浸在黑暗和无声的世界里。陈登余 摄
万像春运特刊:列车上的归客(16张)
1月29日下午4点,一趟从武汉开往重庆的T260直达列车准时启动。车厢里挤满了乘客,有座的、无座的、独自回家的、结伴而行的……在15个多小时的车程里,记者全程跟踪,记录下了车厢里形色的陌生“归客”。归路虽艰辛,但前方有一个幸福的终点站。(陈登余 摄)
合肥城隍庙“妙”变(16张)
1986年1月15日,合肥城隍庙市场正式开业。它的存在曾令许多白手起家的寻常人,在“一夜之间”成为合肥第一代“万元户”。2013年9月,城隍庙市场管委会办公室宣布启动市场改造。不久,城隍庙将彻底告别“市场”二字,变身特色街区。